6.rhIL-11為177個氨基酸組成的活性蛋白質。其編碼基因位于19號染色體長臂13區。作用于巨核細胞系較晚期階段的巨核細胞水平,促進巨核細胞的增殖及成熟,并促進血小板的產生。IL-11雖無巨核細胞集落刺激因子(Meg-CSF)的活性,但有巨核細胞增殖因子的活性,與GM-CSF及IL-3協同作用,可使CFU-MegDNA量增多。
【禁忌癥】
1 .癲癇患者。
2 .嚴重低血壓者。
3.心、腎不全者。
4 .高燒的人。
5 .對本品過敏者、孕婦、哺乳者禁用。
【注意事項】
1 .對高敏體質和心、肺、腎臟病患者慎用。
2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慎用或避免使用。
3.4保存。
4.IL-2可加重銀屑病等Th1型細胞因子占優勢的疾病。 請不要適用于這種患者。
5 .化療停止后至少24小時后開始使用。
6 .使用過程中應定期檢查血象。
7 .在醫生觀察下使用,注意處理罕見不良反應。
8 .禁用對大腸桿菌表達的其他生物制劑過敏史的患者。
9 .制劑應保存在2~8。
【副作用】
1.IL-2的不良反應通常與劑量、給藥間隔、給藥速度和療程長短有關。 減少劑量有望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局部或靜脈外途徑給藥的不良反應多輕至中度。
2 .大量IL-2相關劑量限制性不良反應以低血壓、水腫和腎功能異常最多見。 低血壓可歸因于血流動力學改變,平均動脈壓降低20.25~40mmhg(2.7~4.0kpa )需擴張治療,
只有少數患者需要升壓藥。 水腫的原因與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有關。 腎臟損害表現為氮潴留,血肌酐升高。 IL-2對腎細胞癌患者的腎毒性不如其他腫瘤明顯。
3.IL-2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畏寒、發熱、乏力、厭食、惡心、嘔吐、腹瀉、皮疹等。 預防性給予乙酰氨基酚或非甾體類抗炎藥可減少發熱發生率,減輕癥狀。 皮疹可以用抗組胺治療。
4 .在IL-2中加入LAK細胞時,IL-2單獨治療時毒性不增加。 靜脈注射LAK細胞可引起寒戰發熱,靜脈注射哌替啶(每次25~50mg )療效顯著。 雖然一般不主張使用皮質激素,
因為它會影響LAK細胞的活性。 上述不良反應,患者多能耐受,且暫時、可逆,中止治療可立即消失。
5.大劑量可引起低血壓、水腫和腎功異常。一般為暫時性和可逆的。停藥后可恢復正常。嚴重低血壓可用擴容和升壓藥物。
6.IL-2最常見的一般不良反應包括畏寒、發熱、乏力、厭食、惡心、嘔吐、腹瀉、皮疹等。可對癥處理。7.1天50g/kg劑量下,少數患者出現可逆性貧血、關節肌肉疼痛、疲勞、惡心、頭痛和水腫,均為逆性。
8 .未發現血小板過度增加導致體內血栓形成。
9 .國外報道的少見而嚴重的不良反應包括肺水腫和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暈厥、結膜充血等。
【用法用量】
1.IL-2用法: IL-2用量根據臨床需要,在有經驗醫生指導下使用。
1)皮下注射( il-2,加20萬~40萬U/m2無菌注射用水2ml溶解,每日1次,每周連用4天,4周為1個療程。
2)靜脈滴注( il-2,20萬~40萬U/m2,加入生理鹽水500ml,靜脈滴注2~3,每日1次,每周連用4天,4周為1個療程。
3)腔內灌注)先盡量行腔內積液或插管引流,再加IL-240萬~50萬U/m2生理鹽水20ml注入,每周1~2次,每3~4周1個療程,在療程中
4)瘤內或瘤周注射( il-2,10萬~30萬u,加入生理鹽水3~5ml,分多點注射于瘤內或瘤體周圍,每周2次或2次以上,每周1個療程。
2.IL-2 LAK細胞用法: IL-2的劑量和用法與上述IL-2的靜脈或皮下給藥途徑相同。
IL-2靜脈或皮下注射后2d,靜脈采血制備自體LAK回輸患者,全部療程回輸LAK細胞平均數為1.2109; 用血細胞分離器分離血淋巴細胞制備的自身LAK,
全部療程LAK細胞回輸平均數為5.4109。個別病例接受異體LAK細胞回輸,全部療程LAK細胞回輸平均數為6.1109。 3 .每日25~50g/kg,注射1ml水溶解,皮下注射,連用7~14天。
給藥期間檢測外周血血小板數,血小板恢復至100109/L以上者須停藥。
【藥物相應作用】
1 .在加入本藥的5%葡萄糖溶液中再加入2%濃度的白蛋白,可保持本藥活性,降低毒性。
2 .本藥與吲哚美辛,即消炎痛聯合使用可引起更嚴重的體重增加、少尿和氮血癥。
3.皮質激素類藥物可緩解本藥引起的發熱、呼吸困難、皮膚瘙癢、精神錯亂等癥狀。
4.皮質激素可降低本品的抗癌活性,應避免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