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美國肝病協會雜志《肝病》發表的期刊上,刊登了一篇美羅華(Mabthera)治療原發性膽汗性肝硬化患者安全性報告,這種肝硬化患者對標準熊去氧膽酸(UDCA)治療有不完全反應,屬于一種自身免疫性肝病,特點是膽管發炎并最終導致膽法堵塞和肝損傷。用美羅華來進行這一肝硬化治療的研究被證實是安全的,這一研究報告里,美羅華能成功降低堿性磷酸酶的水平(堿性磷酸酶是一種被用來檢測肝損傷的蛋白質),研究的細節發布在《肝病》雜志二月份發行的期刊上。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一般發生在40歲至60歲之間,主要影響對象為女性患者,醫學科研早已證明抗線粒體(AMA)酶的存在,在幾乎所有的此類肝病患者中,抗線粒體抗體酶參與了人體能量(丙酮酸脫氫酶復合體 PDC-E2)的產生。
目前,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標準治療是熊去氧膽酸或者是給肝病已到晚期的患者進行肝移植。然而,以前的研究已經表明熊去氧膽酸可能對高達 40%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無效,10% 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肝移植,或者死于這種疾病。Christopher Bowlus,加利福尼亞州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衛生系統的博士,也是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人員。他說:“應用免疫抑制劑的小試驗證明沒有明顯的臨床效果,或者出現不可接受的安全問題。”
Bowlus 博士繼續說道:“我們以前的工作把 B 細胞與這種疾病的發展聯系到一塊,我們假設像美羅華這種能減少 B 細胞的治療,應該能在可接受的副作用條件下提供一種潛在有效的治療選擇。”研究團隊招募了 6 名 18 歲至 65 歲的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他們在治療 6 個后均對熊去氧膽酸有不完全響應。參與開放標簽研究的患者在第 1 天和第 15 天均靜脈滴注 1000mg 的美羅華,對他們隨訪 52 周。有兩名患者只靜脈滴注了一個劑量的美羅華,其中一個是由于體內潛伏的水痘被激活,另一個是由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試驗結果發現,美羅華是安全的,并且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對該藥的耐受也良好,沒有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出現。接受 16 周治療的患者,人體血液中正常存在的抗體,即免疫球蛋白 IgG、IgM 和 IgA 水平明顯降低,但對抗體 IgM 來說,其水平往往在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體內升高。另外,在治療后,線粒體的異常抗體也降低。然而,36 周的時候,水平恢復到基線。而且,在 36 周的治療后,血清堿性磷酸酶下降。
作者強調,美羅華治療在臨床上可通過多種途徑對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進行改善,包括通過減少記憶 B 細胞而使抗線粒體抗體減少,增加與與免疫反應有關的調節性 T 細胞,以及對參與炎癥的細胞因子產生的調控。Bowlus 博士總結說:“以 B 細胞為靶點的進一步調查是有必要的,可以為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開發出潛在的新的治療方法。”
相關導讀:美羅華(Mabthera)為何物?
美羅華,通用醫學名稱為“利妥昔單抗注射液”,商品名為Mabthera,又稱Rituximab,其功能強大,可單藥使用,也可與其它藥品聯合使用。在臨床上主要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與侵襲性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惰性B細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等,還可與其他藥物聯合治療白血病、肝病、乳腺癌、移殖排斥和某些自身免疫類疾病。
(責任編輯:香港祺昌藥業)
聯系祺昌
24小時服務熱線:(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