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結直腸癌雖然在醫學研究上取得了很多進展,在診斷和治療上的技術也得到了提升,但其預后確無明顯改善,5年生存率仍徘徊于60%。
一般認為,經手術治療的結直腸癌患者,術后極易發生局部復發,其復發病例的80%-90%均發生在手術后2-3年內,僅有大約2%的復發病例發生在手術后5年以后。
多數學者認為局部復發會有癥狀,而臨床上出現癥狀時,腫瘤多已發展至晚期,失去了再手術的機會,因此定期檢查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在復發較早階段發現,從而增加再手術的成功率。
另一方面,復發病例多為單發病灶,如果及時行根治性切除,這組病例的5年生存率仍可達到35%。結直腸癌病例多發生肝轉移和肺轉移,而上述病變的早期均無任何表現。大約有1.1%-4.7%結直腸癌病例將發生異時性多發病灶。
總之,手術后定期復查隨訪對腫瘤復發的早期診斷和可能出現的結直腸異時性多發癌的檢出尤為重要,可以爭取盡早明確范圍并行治療,提高生存率。
建議在結直腸癌術后的2年內,每3個月復查1次,以后每半年復查1次。對于高危患者,結腸鏡檢查可以及時檢出同時性或異時性腺瘤樣息肉。
定期采集病史、物理檢查結合CEA監測是發現復發病灶的最經濟方法。CT與CEA檢出復發病灶的敏感性均為60%。但是,CT更適于直腸及乙狀結腸癌手術后盆腔復發的監測。
還應重視結直腸癌高危人群的發現、檢查與隨訪,其主要指:
①有結直腸癌手術史,尤其有同時多原發結直腸癌手術史者;
②有結直腸癌伴發腺瘤者;
③有結直腸多發腺瘤者;
④有結直腸癌、家族性腺瘤或遺傳性結腸癌等家族史者;
⑤有盆腔放射治療史者;
⑥生活在結直腸癌的高發區的成人;
⑦長期進高脂肪低纖維素膳食者;
⑧血吸蟲病患者,慢性腸炎患者;
⑨曾患子宮、卵巢和乳腺癌者;
⑩膽囊切除者等。
隨訪具體內容主要包括病史、體檢、CEA、肝功能等實驗室檢查、B超或CT掃描、胸部X線檢查、腸鏡或鋇灌腸檢查及腔內超聲檢查等。同時還應包括病人的進食情況、排便情況、排尿及性功能情況及工作的恢復情況等。
(責任編輯:admin)
聯系祺昌
24小時服務熱線:(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