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聲明:以下內容僅供專業醫護內部討論使用,不代表醫生當面診斷。欲獲得香港正牌藥劑師協助,請掃描本站微信公眾號,謝謝!

來那度胺(lenalidomide),主要用于治療慢性骨髓瘤和有5q缺失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來那度胺是沙利度胺的新一代衍生物,但沒有發現其具有致畸變的毒性,并且藥效比沙利度胺強100倍。根據三期臨床試驗的結果,來那度胺是目前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療效最顯著的藥品,超過一半的病人服用該藥后可以延長存活時間達到3年以上。另外它也是可以有效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MDS)唯一的藥物,臨床結果發現64%的MDS病人用來那度胺治療后無需再用輸血來治療MDS。
適應癥:
1.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
合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治療已經接受過至少一種療法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
2.骨髓異常綜合癥(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用于具有5q缺失細胞遺傳學異常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所致的輸血依賴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治療。
用量
1.多發性骨髓瘤
每28天為一個週期,第1-21天,每天服用25mg瑞法納。前4個週期的第1-4、9-12、17-20天,每天服用40mg的地塞米松,以后每個週期的第1-4天,每天服用40mg地塞米松。
2.骨髓異常綜合癥
推薦起始劑量為每天10mg。
用法
用溫開水一次口服,并在服藥同時喝一大杯溫開水。
副作用
血小板減少。
中性粒細胞減少。
腹瀉。
瘙癢。
皮疹。
美國FDA批淮來那度胺(lenalidomide)用于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
(美國FDA發布;2005年12月28日) FDA已批淮藥物來那度胺(通用名:lenalidomide)用于治療患亞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病人。該亞型是5q缺失染色體異常(deletion 5q cytogenetic abnormality)的MDS病人。 MDS是一種異常的集合,包括骨髓不能正常發揮功能,并且身體不能製造足夠的正常血細胞。患MDS的病人可能需要血液和血小板輸注及抗生素療法以抗感染。在臨床試驗中,接受來那度胺治療的病人不再需要輸血,多數病人3個月內不需要輸血。輸血免除期平均持續44星期。
“該新產品將為遭受這種罕見病的病人提供非常需要的治療選擇,在一些病例中,這種罕見病被發現已發展成致命型白血病。”FDA的CDER主任Steven Galson醫學博士稱。 MDS可以在其他疾病的藥物療法或放??射療法后生成,或者在無已知起因的情況下生成。一些類型的MDS可以發展成急性骨髓白血病(AML),一種生成太多白細胞的癌癥類型。估計美國每年診斷出7000到12000 個MDS新病例。儘管MDS在所有年齡群發生,但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最高。典型癥狀包括體虛、疲勞、感染、易瘀傷、出血及發燒。來那度胺結構上類似于反應停(thalidomide),一種已知導致嚴重出生缺陷的藥物。更多研究正在動物中進行,以解決當懷孕期間服用Revlimid是否也有導致出生缺陷的風險。儘管這些研究還在進行中,該公司正在一個稱為RevAssist的旨在預防胎兒暴露的風險管理計劃下銷售來那度胺。
根據RevAssist,只有在該計劃中登記的藥劑師和處方者能處方和分發來那度胺。該計劃要求病人,包括女性病人進行強制性孕期檢測,以在開始服用Revlimid前提供知情同意。醫生將檢查孕期測試,限制處方為一個月的郵寄供應,并將任何孕期服用??報給FDA。當進一步關于出生缺陷的動物測試結果完成時,FDA和生產商將再評價該風險管理計劃。來那度胺的標籤將包括一個黑框警告(Black Box Warning)和一個關于胎兒暴露預防的藥物指南(Medication Guide)。另外的黑框警告包括因血球計數抑制和血栓風險增加而可能需要降低劑量。常見的報導與Revlimid有關的副作用包括血小板減少(低血小板計數)、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癥(低白細胞記數)、腹瀉、搔癢(癢)、皮疹和疲勞
一:雷利度胺的化學特性
雷利度胺,沙利度胺的類似物,化學名是3-(4-氨基-1-含氧1,3-二氫-2H-異引哚-2-黃色)派啶-2,6 -土為四。化學式 C13H13N3O3 , 克分子量259.3。
北京朝陽醫院京西院區血液與腫瘤科陳世倫
二:雷利度胺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作用機制
雷利度胺通過多種機制抑制骨髓瘤細胞的生長。 1、雷利度胺直接誘導骨髓瘤細胞G1期生長停滯,甚至誘導耐藥瘤細胞的凋亡。 2、雷利度胺抑制骨髓瘤細胞與骨髓基質細胞的黏附,克服細胞黏附誘導的藥物抵抗(CAM-DR)。 3、雷利度胺抑制骨髓瘤細胞和骨髓基質細胞的生物學活性,抑制細胞因子的分泌(IL-6, IL-1β,IL-10, TNFα),這些細胞因子在促進骨髓瘤細胞的生存,生長,藥物抵抗,遷移,粘附分子表達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雷利度胺抑制LPS(脂多醣)刺激單核細胞分泌TNFα/IL-1β的作用是反應停的幾千倍。 4、雷利度胺抑制骨髓瘤細胞和骨髓基質細胞分泌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bFGF(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抑制血管新生。雷利度胺也通過免疫調節作用如增強細胞毒T細胞,NK細胞的作用(分泌IL-2,INF-r)治療骨髓瘤。雷利度胺還能夠抑制破骨細胞的產生。
1、對骨髓瘤細胞的直接作用:Mitsiades N [1] 等研究發現雷利度胺誘導骨髓瘤細胞G0/G1期生長停滯與p21上調和/或casepase-8活化介導的凋亡有關。 Fujita[2]
等研究顯示雷利度胺還通過抑制LPS介導Cox-2和PEG2的產生髮揮抗腫瘤作用。 Mitsiades[3]還發現雷利度胺能夠抑制NF-κb的活性,NF-κb在骨髓瘤細胞的細胞週期調節,細胞生存,抗凋亡,細胞因子的產生髮揮重要作用,因此雷利度胺可以通過抑制NF-κb治療骨髓瘤,并且還發現NF-κb活性受抑制能夠增強和恢復對其它化療藥物的敏感性。 Stewart [4]等報告Wnt信號拮抗劑DKK-1與雷利度胺的免疫調節作用有關。此外雷利度胺還能下調骨髓瘤細胞中β-catenin(β-連鎖蛋白)的表達。 β-catenin作為Wnt信號傳導通路中的重要成員,與骨髓瘤侵襲和轉移有關。
2、抗血管新生作用:[5]雷利度胺通過對內皮細胞功能的多種抑製作用來抑制血管新生和轉移:發現雷利度胺以劑量依賴的方式持續地抑制動脈環血管芽和內皮細胞索帶的形成。還發現雷利度胺抑制鈣粘蛋白5,β-連環蛋白, CD31,黏附功能蛋白之間的結合(它們對內皮細胞索帶形成發揮重要作用)。研究還發現雷利度胺抑制VEGF誘導的PI3K-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號途徑,該途徑調節粘連結合的形成。也可以通過影響生長因子誘導的Akt 磷酸化來抗血管新生。
3、免疫調節作用:[6]雷利度胺比沙利度胺能更有效地刺激T細胞增殖,減少腫瘤壞死因子(TNF-a)和白介素-6的產生。雷利度胺刺激T細胞增殖的作用是沙利度胺的50-2000倍。增加白介素-2及IFN-γ的產生是反應停的50-100倍。
[7]研究發現雷利度胺對LPS刺激的單核細胞有抗炎作用(減少TNF-а的產生),對抗-CD3刺激的T細胞有共刺激作用(促進T細胞增殖及促炎性細胞因子產生),增強NK細胞抗瘤細胞的細胞毒作用。該研究還發現雷利度胺強烈地抑制T調節細胞的增殖和抑制功能。抑制IL-2介導的FOXP3陽性CTLA-4陽性CD25(高)CD4+T調節細胞,雷利度胺通過這種機制可能會克服腫瘤患者的腫瘤特異性免疫的屏障。 [8] CD1d-限制性自然殺傷細胞(iNKT )是抗腫瘤免疫反應中重要的免疫調節細胞,進展性多發性骨髓瘤由于iNKT 細胞的數量和功能的缺陷阻礙了它的抗腫瘤作用。 CD1d-限制性iNKT細胞系產生大量的抗腫瘤細胞因子Th1,具有強大的抗骨髓瘤細胞的細胞毒作用。雷利度胺通過增加Th1細胞因子和減少Th2細胞因子從而增強iNKT細胞系的Th1極化作用
(責任編輯:admin)
聯系祺昌
24小時服務熱線:(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