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生病了,尤其是癌癥這種大病,第一反應就是無論花多少錢,都要盡可能找最好的醫生,用最好的藥。而醫學上,什么才是好的標準呢?如果只是盲目的給患者進行所謂“最好”的治療,很可能產生過度治療的風險。
1、過度手術
手術治療中,一邊要盡可能干凈的清除腫瘤,而另一方面也需要,盡可能的保證功能的完整性,兩者缺一不可,如果醫生為了切除的更干凈,而不顧患者的生活質量,這樣的手術即便切除了腫瘤,也會讓患者痛苦萬分。
對于癌癥晚期,如果不是為了提高生存質量的話,一般是不建議手術的。
2、過度放化療
對于放療,患者本身感覺不會那么痛苦,但放療的次數與計量是有限制的,也并不是所有的癌癥都適合放療。
而對于化療的過度現象更是嚴重,有時候患者擔心化療不能“去根”,于是又去其他醫院,增加了幾個療程的藥,化療的副作用可想而知,是藥三分毒,這樣藥物反而主要殺死的都是正常細胞。
3、過度用藥
久病成醫,這句話一點沒錯,病久了,對于疾病也有了幾分了解,于是憑借自己的判斷開始亂投醫,從西醫到中醫,從國內到國外,最后癌癥沒好,肝臟卻遭受了嚴重過的創傷。
如何避免過度醫療
1、放棄慣性思維
不要認為,三甲公立醫院就不存在這樣的現象,沒有絕對的高枕無憂。有很醫院的科室都被承包給了商人,雖然都是掛牌,但是目的早已經從救人變成了盈利。
還有一些退休人員,覺得自己的醫保可以報銷,對于治療就放松了警惕,要知道,治療并非兒戲,并不是不治了就沒事了,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2、了解副作用
對于大部分的藥物以及治療,對于人體都有一定的影響,特別對于抵抗力低下的中老年群體,這種打擊更是巨大的。并且還有的副作用是具有潛伏性的,過一段時間才能顯現,等到幡然醒悟,已經為時過晚。所以在接受治療前,最好可以先了解清楚。
3、多問多查
對于醫療的專業問題,特別一些新藥、新的治療方法,可以多問問自己的主治醫生,當然也可以多問問其他醫生、專業人士等,如果自己上網查閱也很難分別真偽的話,可以讓家里的年輕人進行查詢。
(責任編輯:admin)
聯系祺昌
24小時服務熱線:(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