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排便的時候如果發現大便出現一些改變時,我們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應引起重視。黏液便、血便、黑便、大便不成形、大便便條變細,大便排便習慣的變化、排便次數改變,經常腹瀉或者排便困難……千萬不要以為只是腸胃出了簡單的小問題,這也是罹患直腸癌的前兆。
近年來,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雖然在增高,但如果能夠早期發現,依然能夠得到治愈。據統計,結直腸原位癌(極早期)5年生存率為94.1%,局部癌變為84.6%,如發生肝轉移等,則5年生存率下降到5.7%。通過直腸指檢和電子腸道鏡檢查,基本都能排查結直腸癌,其準確率在80%以上。
1.便血要排查直腸癌
痔瘡和直腸癌可能有一些相同或者類似的癥狀(如便血),使得一些患者自己放松了警惕。
但其實結直腸癌的便血和痔瘡的狀況略有不同。痔瘡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身上,而直腸癌的患者多是中年人或老年人。痔瘡患者的大便有血,這是因排便時擦傷患處,血液多數是隨著大便排出后滴下來,因此與糞便不相混合,更沒有黏液存在。而直腸癌患者的大便則常混有血液、黏液和膿液,而且大便的習慣會明顯改變。
2.長期便秘
專家稱,長期便秘可導致滯留在大便中的致癌物濃度越來越高,腸壁與這些致癌物質長期接觸,有可能就是結直腸癌的一個誘發因素。同時,便秘也是結 直腸癌的表現之一。由于左邊的降結腸狹窄,因而腫瘤在這邊的話,往往會發生梗阻,導致便秘,一般有經驗的醫生通過問診,基本都就能初步能判斷其結直腸癌在哪個部位了。
3.排便習慣變化
專家稱,排便習慣變化,也不能掉以輕心,那可能是直腸癌的前兆。排便變化包括很多方面,如平常排便比較干燥,這幾天卻突然變稀,或是由稀變干; 還有的人排便次數出現了變化,從每天一次變成二三次,或是反之。總之,如果有腹部不適、疼痛,局部出現腫塊,里急后重感,大便性狀及形狀改變(由干變稀, 帶黏液和鮮血或大便不成形,變細變扁),即排便和平常的規律不一樣,就應及早到醫院進行專科檢查。
4.篩查可以消除癌前病變
通過篩查可消除癌前病變,減少癌的發生。專家建議:對于無大腸腫瘤家族史的一般人群,若經濟條件允許,50歲應做第一次腸鏡檢查,若無異常,則以后每隔3-5年檢查一次;若發現腺瘤性息肉應 盡早摘除,術后每年進行一次腸鏡復查。若條件不允許,可進行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者再進行腸鏡檢查。若父母或兄弟姐妹等直系親屬中有腸癌患者,則應該適時接 受腸鏡檢查;如果不到50歲的非直系親屬發現腸癌,應該前往醫院就診,及時接受腸鏡檢查。
5.科學預防
除了定期做腸鏡篩查外,日常飲食一定要健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吸煙、不酗酒;密切注意大便性狀、排便習慣的變化:當出現黏液便、血便、黑便、大便不成形、大便便條變細,大便排便習慣的變化、排便次數改變,經常腹瀉或者排便困難等癥狀時,一定要前往醫院做正規檢查。
(責任編輯:admin)
聯系祺昌
24小時服務熱線:(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