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急性白血病發病率一直在不斷的上升,那么白血病對人體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通俗來說,急性白血病就是異常白血病細胞在人體骨髓中瘋長,正常骨髓造血細胞受到抑制而無法發揮其正常功能的一種狀態。白血病的治療原則就是殺滅瘋長的腫瘤細胞,讓骨髓能夠恢復正常造血。
而患者在白血病治療的過程中,“患者體內的白血病細胞殘留了多少”是一個關鍵問題。
治療白血病,目前的兩大“利器”,即化療和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遺憾的是,這兩種方法不能把白血病細胞一網打盡,總會有一些漏網之魚,即白血病殘留。白血病殘留是指白血病患者經過化療及骨髓移植治療后,達到了血液學緩解,體內仍然存在少量白血病細胞的一種狀態。監測白血病殘留,不僅可以評估治療效果,還能提示復發風險,對治療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般情況下,無論是急性髓系白血病還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根據入院時的檢查結果及患者身體狀況,可分為低危組、中危組和高危組。低危組和中危組患者如果化療期間白血病殘留水平持續低下,那么證明患者對化療方案很敏感,單純接受化療即能取得跟造血干細胞移植相似的療效;如果殘留水平下降不理想,甚至出現上漲的趨勢,則需要調整化療方案,甚至選擇造血干細胞移植。
高危組患者如果在造血干細胞移植前能將白血病殘留降到比較理想的水平,那么移植后的復發風險將會極大下降。如果化療期間殘留水平持續較高,情況則不容樂觀。因此,白血病殘留的水平對于化療期間的治療方案選擇和治療劑量的調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患者完成所有化療方案甚至移植后,就進入隨訪階段,這期間的白血病殘留監測更為重要。如果白血病殘留水平持續低下,維持3至5年,那么白血病的治愈希望就會越來越大。如果出現殘留水平升高的趨勢,往往需要盡快干預治療,因為殘留水平的升高一般比骨髓復發要早1至3個月左右,在這個階段藥物干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admin)
聯系祺昌
24小時服務熱線:(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