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包括了結腸癌和直腸癌兩種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而大腸癌的發病一般與生活方式、遺傳、大腸腺瘤等關系密切。發病年齡趨老年化,男性比女性發病率高一些。但有數據顯示,中國大腸癌平均誤診率達41.5%。為何大腸癌患者的誤診率如此之高?

其實不少的誤診病例是由于醫生僅依癥狀下診斷,未做正規的檢查。也存在了盡管做了相關檢查,因發現并存的良性疾病而忽略了同時存在的大腸癌,如便血者行直腸鏡檢查發現痔瘡,而未進行近段大腸的檢查,遺漏了同時存在的高部位大腸癌。因此,建議醫護人員和患者應謹慎分析大腸癌與其它疾病的相似之處。
細菌性痢疾:細菌性痢疾占誤診疾病的1/2。直腸癌破潰或合并感染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膿血便,便次增多,甚至里急后重等表現。這些癥狀幾乎與細菌性痢疾的臨床表現相同,很易混淆。
痔瘡:痔瘡約占誤診病例的1/3。便血是左半結腸癌與直腸癌最多見到的臨床表現,這種出血與痔瘡的出血很難區別。從患病率看,痔瘡是常見病,所謂“十男九痔”,見到便血很容易首先想到“痔瘡”,特別是肛門檢查見到痔瘡,醫生往往滿足于痔瘡的診斷,而未想到可能同時伴發的直腸癌。
潰瘍性結腸炎:近年潰瘍性結腸炎病人有所增加。其常見癥狀如血便、膿血便、便次增多和腹部不適,甚至消瘦、貧血等也是中、晚期大腸癌的常見癥狀。重度長期不愈的潰瘍性結腸炎本身也有較高的癌變率。一旦癌變,甚至腸鏡下也很難分辨哪些病灶是炎癥、潰瘍,哪些病灶已癌變。
闌尾炎或闌尾周圍膿腫:闌尾炎、闌尾周圍膿腫以及闌尾炎后所形成的回盲部包塊是盲腸癌易于誤診的疾病。盲腸癌及部分升結腸癌常表現為右下腹痛、腫瘤破潰或合并感染也會出現發熱、白細胞升高,甚至出現右下腹包塊。由于闌尾炎、闌尾周圍膿腫是多發病,人們很容易把盲腸癌誤為闌尾炎或闌尾周圍膿腫。
腸結核:一些大腸癌病人主要癥狀是腹瀉、便秘等排便習慣改變,同時伴有低熱、消瘦,很容易誤診為腸結核。
其他疾病:如結腸肝曲癌出現右上腹痛。求診時,B超檢查發現“膽囊結石”,取出了結石卻將結腸癌留存腹內。又如大腸癌原發灶癥狀不顯著卻出現卵巢轉移,在婦科可誤診為“原發性卵巢腫瘤”而切除了轉移灶,卻仍將原發的大腸癌留于腹內。此外,臨床遇見腸梗阻、急性腹膜炎等情況時鑒別診斷也應考慮大腸癌之可能。為避免誤診,在大腸癌的診治過程中,應掌握以下原則:加強大腸癌防治知識宣傳,提高病人自我認識能力,重視癥狀鑒別和必要的直腸指檢和腸鏡檢查;注意排除與某些腸道良性病變合并存在的大腸癌;加強對癌前病變的隨訪和無癥狀高危人群的篩查。
(責任編輯:admin)
聯系祺昌
24小時服務熱線:(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