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每個人一生累計的患癌風險在三成以上。據統計,癌癥從四十歲后發病率快速提升,并在八十歲時達到高峰。吸煙、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與癌癥有著密切的關聯,以目前的醫療技術,我們仍然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治愈癌癥,但可以從日常生活習慣中控制癌癥的發生率,從而遠離患癌風險。
一、蔬菜和水果攝入不足
蔬菜與水果能降低肺癌、胃癌、口腔癌的危險性。要多吃不同種類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類食物,每天應保證進食至少5份、1斤左右的蔬菜和水果。1份蔬菜水果可能是:一碗未經烹調的蔬菜,如生菜;半碗煮熟的蔬菜,如菜心、芥藍、茄子、胡蘿卜;兩個小型水果,如李子;一個中型水果,如橙、蘋果;半個大型水果,如香蕉、西柚;3/4(180毫升)沒有添加糖的鮮果汁。十字花科蔬菜能使大腸癌和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下降;蔥、蒜、胡蘿卜、西紅柿和柑橘類水果,對降低肺癌、胃癌及膀胱癌有好處。
二、肥胖能改變體內激素水平
肥胖者易患食管癌、胰腺癌、結直腸癌、子宮癌、腎癌和乳腺癌6種癌癥。
控制體重也是防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正常體重范圍內,越瘦越好,力求使體重維持在健康體重指數(BMI)范圍內的下限。應選擇熱量密度較低的食物(蔬菜、水果、豆類),避免飲用含糖飲料,并且限制進食熱量高的食物,控制進食分量。
三、吸煙與肺癌
85%~90%的肺癌與吸煙有關,且被動吸煙對孕婦、嬰幼兒的健康尤其有害。
戒煙是減少癌癥危險性的最簡單、最省錢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戒煙永不怕遲,健康狀況會馬上得到改善。據統計,戒煙1年,冠心病的危險性下降一半;戒煙7年,發生肺癌的可能降到與不吸煙者相同。
四、感染
據統計,1/5的癌癥由慢性感染引起,如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導致肝癌,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的必需因素。
接種針對相應病毒的疫苗,可進行預防。還應潔身自好,遠離毒品,盡量避免輸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另外,最好實行分餐制。
五、飲酒
長期飲酒是導致脂肪肝的最主要原因,而5%的重度脂肪肝可能會轉化為肝癌。
應限制飲酒。有節制地飲用酒精飲料,有助預防心臟病。即使偶然的大量飲用酒精飲料,也會危害我們的健康。尤其是有一種“喝酒就臉紅”的人,有患腫瘤的易感基因,因此更要嚴格限酒。如果喝酒精飲料,男士每天不應多于兩杯,而女士則以一杯為限。
六、食太多紅肉
食太多紅肉(如牛肉、豬肉和羊肉等)、加工的肉類(即煙熏、鹽腌或添加防腐劑來保存的肉類),易患結腸癌。
建議每星期應食用少于500克(煮熟的重量)的紅肉,食用時應選擇最瘦的部分,并把可見的脂肪除去。魚肉和植物性蛋白質(如豆類)都是很好的替代品。
七、吃得太咸
高鹽食物可破壞胃黏膜,并且富含亞硝酸鹽、多環芳烴等致癌物質,易致胃癌。
多吃蔬菜和水果來代替高鹽分的加工食品,盡量選擇在家烹調及以新鮮蔬菜和水果做原料,可選用香料、香草、蒜頭和檸檬來代替鹽,或逐漸減量直至在烹調或進食時不再使用鹽。
八、服用某些高劑量的營養補充劑
最佳的營養來源是食物。服用營養補充劑要慎重,且按需、適量。但有些營養補充劑對某些人是有益的,比如早孕期婦女可服用葉酸補充劑,另外維生素D不能通過飲食攝入,可適當通過營養補充劑進行補充。
九、不運動
運動能強化免疫系統,保持腸胃健康,控制體重。任何種類的運動都有助于減低患癌風險,比如快步走。每天做60分鐘中等程度的運動(如游泳、跳舞、爬樓梯、做家務等),或最少30分鐘劇烈運動(如慢跑、爬山、騎車、有氧健身操、踢足球等)可達到最佳的健身效果。
十、不良情緒,精神創傷
90%以上的癌癥與心理、情緒有關系,因此,平衡心態,保持心理健康,也是遠離癌癥的良方。
(責任編輯:admin)
聯系祺昌
24小時服務熱線:(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