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在確診為腫瘤時,常見的癥狀有疼痛、惡心及嘔吐、食欲減退(或厭食)、便秘、發熱、口腔潰瘍、腹瀉、腹脹、褥瘡、抑郁、焦慮和睡眠障礙,統稱為腫瘤的十大癥狀。
那么在出現這些癥狀的時候,要怎么處理呢?
一、疼痛
腫瘤患者的自覺癥狀中以疼痛發生率為最高,至少有30%-6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至少有80%的晚期患者伴有中至重度疼痛。
疼痛的定義:疼痛是一種令人不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感受,伴隨著現存的或潛在的組織損傷。經常是主觀的疼痛,所以醫生要相信患者的主訴。
癌痛的發病機制:癌痛是慢性疼痛。通常為混合痛(傷害感受器痛+神經病理痛)。時間通常超過一個月。它的原理是因為外周傷害性受體和機械性受體被化學刺激(E\PG等)或機械刺激(腫瘤壓迫或浸潤)所激活和致敏。
正確給藥的原則:口服給藥、按時給藥、足量給藥、三階梯給藥和個體化給藥。規范的“三階梯”用藥能使絕大多數患者擺脫疼痛。
三階梯止痛給藥法:
一階梯止痛常用解熱鎮痛類藥物或對乙酰氨基酚。一般情況下有劑量的限制。
二階梯止痛選用弱阿片類藥物,如曲馬多、可待因等,無“天花板效應”。“弱化二階梯”是近年來的推薦用藥。
三階梯止痛選擇強阿片類藥物如嗎啡/羥考酮控釋片、芬太尼透皮貼劑等;盡量無創給藥。常見的三階梯鎮痛藥物有“奧施良定”、“美施良定”、“芬太尼透皮貼劑”,對中至重度疼痛有良好效果。
二、惡心及嘔吐
惡心及嘔吐在腫瘤患者中非常常見,有90%的患者曾經有過惡心嘔吐感。
惡心及嘔吐的處理原則:
1、調整飲食結構:飲食要清淡,避免油膩和甜食,不要太稀,多吃水果;
2、環境力求舒適。房間要整潔衛生,早晚定時通風透氣,避免異味產生和存留;
3、合理使用藥物:化療前要預防性使用止吐藥,包括5-HT3拮抗劑、NK-1受體拮抗劑、類固醇激素(DXM>10mg)和大劑量胃復安(1-3mg/kg)等,必要時可以聯用。
注意事項:化療后出現的延遲性惡心及嘔吐比較難處理、因此最好把它們控制在化療前。可使用糖皮質激素。
嚴重頑固的惡心及嘔吐還可選用安定、異丙嗪 + 氯丙嗪、氟哌啶、奧氮平等。
三、食欲減退(或厭食)
食欲減退是僅次于惡心嘔吐的胃腸道反應。因患者不思飲食,影響營養攝取,從而身體衰弱,降低對放化療的耐受性。
食欲減退的處理原則:調整飲食結構,均衡搭配飲食(高蛋白、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為主要目標),充分考慮患者的口味和感受,盡量少吃多餐,堅決反對盲目忌口。需要提供良好的進食環境,盡量避免接觸烹飪的異味。
食欲減退可選擇改善食欲或止吐藥物:如間斷服用甲地孕酮和甲羥孕酮,還可選用一些中成藥。必要時應當給予腸道內(口飼或鼻飼)或腸道外營養給予。
四、便秘
發病原因:
1、患者長時間臥床休息。
2、部分化療藥物如VLB、VCR、VDS、NVB、TXT;長春堿類偶可導致麻痹性腸梗阻。
3、止吐藥物及止痛藥物亦可引起便秘癥狀。
處理原則:1.調整飲食結構,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多飲水,常喝蜂蜜。水果類如香蕉等對便秘有積極的作用。2.適當地運動,以恢復正常的胃腸蠕動,也可以選用全胃腸動力藥如加斯清、杜秘克、便及通、硫酸鎂甘油溶液和開塞露等。如果化療超過3天,建議常規預防性使用緩瀉劑。
如上述措施仍無法解決問題,可以進行灌腸。
五、發熱
腫瘤患者發熱,是最常見的并發癥和重要死因。
發熱的病理因素:細胞和體液免疫缺陷;粒細胞減少;腫瘤相關梗阻所致的自然通道阻塞;機體解剖屏障防御功能破壞;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脾功能低下;醫源性因素。
發熱的分類:
一是感染引起的發熱,常常表現為高熱、反復和遷延不愈。
二是腫瘤壞死引起的吸收熱,主要特點為低熱、持續、以下午和夜間為甚。
三是藥物引起發熱:BLM、PYM約1/3的患者發熱;生物制劑;唑來膦酸。
發熱的處理原則:
針對前者,首先根據經驗盡早使用廣譜抗生素,聯合用藥,足夠療程,靜脈給藥。之后盡量根據藥敏試驗結果調整抗生素。
若培養陽性,至少10-14日;培養陰性,及時不再發熱,必須等到中性粒細胞大于0.5x10/L;停用抗生素時,所有感染癥狀必須消失。
如果患者因為白細胞低下而導致感染,應該同時使用升白藥物等。
日常需注意消毒隔離、增強免疫、營養支持、輸注成分血。
針對第二種發熱,抗生素往往無效,只需選擇一般的解熱鎮痛藥物即可,但前提是必須排除感染的存在。
針對第三種發熱,應預防性使用解熱鎮痛藥。
六、口腔潰瘍
腫瘤患者口腔潰瘍通常為粘膜炎、口腔炎。
發病原因:
1、免疫力低下和骨髓造血功能受抑。
2、化療藥物引起:MTX、5-Fu、Ara-c、ADM、DNR、EPI、THP;尤其是大劑量時。
3、放療:頭頸部腫瘤。在放化療時損傷口腔黏膜細胞,引起口腔或口腔內軟組織炎癥。
處理原則:
保持口腔清潔。經常用漱口液(雙氧水、生理鹽水、5%碳酸氫納,保持堿性環境)漱口;嚴重者應該進行口腔護理。
口唇涂油膏,保持潤滑。
適當補充維生素,如新鮮的果汁或維生素制劑等。多飲水。
藥物治療:可使用麻醉藥和止痛藥控制疼痛。在潰瘍表面,可以涂抹表皮生長因子或粘膜保護劑(口瘡凝膠)等。適當選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不使用不合適的牙托或假牙,不吃對口腔有刺激性的藥物,不吸煙。
七、腹瀉
腹瀉也比較常見,尤其是接受大劑量化療。嚴重腹瀉可以導致死亡。
化療相關性腹瀉:5-Fu、CPT-11、L-OHP、TPT。發病機理:化療藥物使胃腸道上皮細胞損傷,增加腸管蠕動,影響水分和營養的吸收。
感染性腹瀉:細菌感染、真菌感染(水樣)。
處理原則
飲食調節。選擇高蛋白、高糖、低脂肪和低纖維素的食品。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過敏性、高滲性食品以及過冷、過熱、產氣性食物。
肛周皮膚護理。定期清洗局部皮膚,便后溫水坐浴,局部涂擦防濕乳劑或氧化鋅油,以預防和避免肛周皮膚糜爛或潰瘍形成。
藥物治療
對輕、中度腹瀉患者,可用苯乙呱定+易蒙停;
對嚴重者,可采用苯乙呱定+阿托品;
對5-Fu引起的頑固性腹瀉可選用奧曲肽;
對CPT-11引起的腹瀉可選用大劑量易蒙停。
如果因為感染引起,除了應用止瀉劑、補液之外,還應該根據大便培養結果選用抗生素。
八、腹脹
腹部腫瘤(尤其是肝癌、胰腺癌)患者常常出現腹脹。
原因:可能是脹氣、低鉀、便秘,也可能是腹水所致。
這是臨床醫生感到非常棘手的一個問題。處理辦法不多。
處理原則
如果是脹氣,可以嘗試以下方法:1.選用全胃腸動力藥,以加強胃腸蠕動;2.選用中成藥如木香順氣丸;3.進行肛門排氣。
如果是腹水,那么應該權衡利弊后進行腹腔穿刺抽水,或利尿、補充白蛋白。
九、褥瘡
長期臥床、營養不良容易出現褥瘡。
避免褥瘡的關鍵在于預防。要保持皮膚清潔。要經常翻身,避免局部皮膚長時間受壓和血液循環障礙。
針對已經出現的褥瘡,必須抬高患者,避免進一步受壓。可以局部使用抗生素等。也可選用一些物理治療。
十、抑郁、焦慮和睡眠障礙
這是一個比較普遍卻又未引起醫護人員足夠重視的問題。發病率約占34-58%。腫瘤患者自殺率很高,值得大家警惕。
發病原因:患者對疾病的考慮、受到病痛及相關治療的折磨。
機制:5-HT及NE等腦內神經遞質含量減少。
處理原則
加強心理疏導。醫護人員要多鼓勵和安慰患者,多講治療成功的例子,多講治療手段的先進性和多樣性,以使患者樹立戰勝腫瘤的信心。家屬也應該發揮積極的作用,
及時解除患者的痛苦。告知家屬。24小時陪護。
請神經內科會診,適當使用抗抑郁、抗焦慮和催眠藥物。
(責任編輯:admin)
聯系祺昌
24小時服務熱線:(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