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阿斯利康的新型靶向藥物Acalabrutinib被美國FDA以超快的速度批準上市。第一個適應癥是套細胞淋巴瘤。
套細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種亞型,患者平均60歲。它相對罕見(大約占非霍奇金淋巴瘤5%),關鍵是比較兇險和難治,對標準療法比如CHOP方案響應不佳。因此患者預后差,急需新藥。
為什么說抗癌新藥Acalabrutinib是患者的希望?只需要看一個數據:套細胞淋巴瘤臨床試驗中,患者客觀緩解率高達81%!其中40%完全緩解,41%部分緩解!客觀緩解率81%,能達到這種療效的抗癌藥鳳毛麟角。
Acalabrutinib不僅效果好,而且相比化療來說副作用小很多。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輕度貧血,血小板降低,頭痛等。臨床試驗中,很少有患者需要停藥。所以對絕望的套細胞淋巴瘤患者來說,Acalabrutinib是當之無愧的神藥。
Acalabrutinib究竟是什么藥呢?在其它癌癥治療中也有效果嗎?
Acalabrutinib,上市前被稱為ACP-196,屬于第二代BTK抑制劑。顧名思義,這類藥物是針對性抑制BTK這個基因(蛋白)功能的。
BTK是“B細胞受體信號通路”中的一個重要蛋白。這個信號通路對正常B細胞功能很重要,同時研究發現,有一類具有B細胞特性的癌細胞生長特別依賴持續的B細胞受體信號,因此,一旦把BTK蛋白抑制住,信號中斷,這些癌細胞就掛掉了。
科學家因此開發了BTK靶向藥物。套細胞淋巴瘤,就是具有B細胞特性的癌細胞,除此之外,很多慢淋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華氏巨球蛋白血癥也屬于這一類。
第一代BTK靶向藥叫Ibrutinib,它已經上市幾年,用于治療慢淋白血病,套細胞淋巴瘤等,效果非常不錯。它用于套細胞淋巴瘤的時候,客觀緩解率達到68%,其中21%完全緩解。
2013年,這個數據公布的時候,也是引起了轟動,因為在此之前,想達到這種響應率,只能使用大劑量的化療組合,比如ESHAP方案,MINE方案, R-ICE方案等。但無一例外,這樣的高強度化療副作用非常明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很多患者根本無法堅持。
而Ibrutinib就要安全得多了,臨床試驗中只有區區7%的患者由于副作用而退出試驗。
安全,有效,這就是好藥的兩個最重要標準。
為什么要開發二代靶向藥物?
也有人有疑問:既然Ibrutinib這么好,為啥還要開發Acalabrutinib二代靶向藥物呢?
主要原因是Ibrutinib還不夠“干凈”:除了抑制BTK這個蛋白,它還會抑制別的蛋白,包括EGFR, TEC,ITK等。藥物不干凈的直接后果,就是帶來副作用。
比如說,由于它能抑制EGFR,因此會帶來比較明顯的皮疹和腹瀉,由于它抑制TEC,因此會抑制血小板功能,增加內出血風險。
雖然Ibrutinib的副作用比起化療啥的已經好了很多,但由于抑制其它基因帶來的副作用,還是增加了患者風險,降低了患者生活質量,影響了療效。
Acalabrutinib就橫空出世了!結果確實讓人欣喜。如果比較套細胞淋巴瘤臨床試驗中的完全緩解率,二代藥Acalabrutinib是40%,一代藥Ibrutinib是21%,提高了近一倍。同時,二代藥物某些副作用比一代更輕一些,比如拉肚子比例從50%下降到了31%,顯著出血風險也有降低。總而言之,BTK一代藥效果已經很好,但二代藥看起來更好!
Acalabrutinib對多種B細胞相關癌癥都有效,套細胞淋巴瘤只是其中一種。它對于慢淋白血病效果超強,比對套細胞淋巴瘤還好。客觀緩解率高達95%,疾病控制率100%!
一個重要的細節是,慢淋白血病中有一類患者攜帶特定的突變:染色體17p13缺失。以往,傳統療法對這些患者效果都不好,因此預后是最差的一類。但遇到Acalabrutinib的時候,你猜客觀緩解率是多少?100%!
毫無疑問,Acalabrutinib會徹底改變很多慢淋白血病患者的命運。
伴隨BTK靶向藥和BCL2靶向藥在慢淋白血病中的成功,不少專家都認為,很多慢淋白血病患者應該以后再也不用接受痛苦的化療了。
2001年靶向藥格列衛橫空出世,讓多數慢粒白血病一下子變成了慢性病,現在我們或許能復制成功,把多數慢淋白血病也變成慢性病。
除了慢淋白血病和套細胞淋巴瘤,Acalabrutinib還在其它B細胞相關癌癥中進行臨床試驗,包括小淋巴細胞淋巴瘤,華氏巨球蛋白血癥等已經看到了初步效果。
(責任編輯:admin)
聯系祺昌
24小時服務熱線:(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