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最新一期數據看來,中國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出了十分嚴峻的趨勢,癌癥已經成為國民主要死亡的原因之一。
中國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380.4萬例,死亡病例229.6萬例。也就是說,平均每分鐘有7人被確診為癌癥,4人因癌癥死亡。這組數據不禁讓人陷入思考:為何在醫學不斷發展的今天,中國的患癌率和死亡率卻有增無減?
報告顯示
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女性乳腺癌、食管癌、甲狀腺癌、子宮頸癌、腦瘤和胰腺癌是我國主要的常見的惡性腫瘤,約占全部新發病例的77%。
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胰腺癌、乳腺癌、腦瘤、白血病和淋巴瘤是主要的腫瘤死因,約占全部腫瘤死亡病例的83%。
惡性腫瘤發病率在中年階段快速升高
研究結果顯示,2014年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率、死亡率和癌譜的構成與2013年水平基本持平,但發病人數有所增加,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目前正面臨老年人群惡性腫瘤負擔較重的現狀,而惡性腫瘤的發病隨年齡的增加而上升。
惡性腫瘤發病率在0~39歲組處于較低水平,40歲以后開始快速升高,80歲年齡組時達到高峰。總體而言,城鄉年齡發病率變化趨勢相似,但農村地區男性發病率水平于75歲年齡組達到最高,80歲以后有所下降,而城市地區男女性均于80歲年齡組達到最高水平。
癌癥發病率城市高于農村 死亡率相反
近年來,我國城鄉地區癌癥發病率正逐年接近,但是腫瘤負擔差異仍然較為明顯,表現在發病率城市高于農村,而死亡率則是農村高于城市。
惡性腫瘤年齡別死亡率(即按不同年齡計算的人口死亡率)在45歲以前處于較低水平,45歲年齡組開始快速升高,80歲年齡組左右達到高峰。年齡別死亡率在多數年齡組上城市地區低于農村地區。
一方面與農村地區老齡化程度相對較低有關;另一方面農村地區主要癌種,如上消化系統腫瘤、肝癌預后較差,且由于農村地區醫療資源分配不足,診治水平相對較差,居民健康意識不足所造成的患者就診時間相對偏晚期,所以生存率相對偏低。
肺癌居惡性腫瘤發病第一位
國家癌癥中心的統計報告顯示,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第1位的是肺癌,每年新發病例約78.1萬。其次為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
細分來看:
男性發病第1位為肺癌,每年新發病例約52.1萬,其次為胃癌、肝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
女性發病第1位的為乳腺癌,每年新發病例約27.9萬,其次為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和胃癌。
科學抗癌 關愛生命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三分之一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癥是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的癌癥是可以通過治療,延長壽命。
預防,對減少癌癥發病率尤為重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體檢篩查,癌癥的發病率自然會有所下降。
(責任編輯:admin)
聯系祺昌
24小時服務熱線:(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