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患癌是人類最懼怕的事,但你可能不知道比被患癌更可怕的,是患癌卻被誤診。一些癌癥發病比較隱匿,而且早期缺乏特異表現,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導致患者被誤診從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哪些腫瘤比較容易被誤診
1.直腸癌和痔瘡
兩者都以大便帶血為主要癥狀,但痔瘡發病率較高,多數患者出現便血時,都會首先考慮痔瘡的可能性,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痔瘡病人的便血,血一般在大便表面,與糞便不相混合,血液顏色多為鮮紅色,沒有黏液。直腸癌病人的血便一般是大便和血混在一起,血液顏色多為暗紅或果醬色,還常帶有黏液和濃液,并伴有里急后重、大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或不成形等癥狀。通過直腸指檢、腸鏡等可進一步確診。
2.胃癌和胃潰瘍
兩者都可表現為上腹痛、黑便。胃潰瘍多見于青壯年,上腹痛常與飲食相關,周期性發作,可遷延多年。胃癌則多見于中老年人,如出現上腹痛等癥狀,一般呈進行性加重,病情發展較快,病程短。
若過去有典型的胃潰瘍癥狀,但目前疼痛的性質和規律發生改變時,也應考慮胃潰瘍發生惡變的可能。一般通過做胃鏡、活檢可鑒別。
3.乳腺癌和乳腺纖維腺瘤
兩種均可出現乳房內無痛性腫物。不同的是,纖維腺瘤好發于年輕女性,瘤體大多為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楚,無粘連,活動度好,腫塊生長緩慢。
乳腺癌好發于中老年女性,質地硬,邊界不規則,常與周圍組織粘連,活動度差,腫塊生長較迅速,可伴同側腋窩淋巴結或鎖骨上淋巴結腫大。通常做乳腺超聲或進一步穿刺活檢可鑒別。
4.腦腫瘤和腦血管病
腦梗死、腦出血等腦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其臨床表現與腦腫瘤很相似,都可有肢體偏癱、肢體無力、頭痛、嘔吐、吞咽功能障礙或人格行為改變等。
腦血管病人多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病史,多為突發起病。腦腫瘤病人則多有顱內高壓表現,即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常呈緩慢進行性加重。一般可通過頭部磁共振鑒別。
如果發現體表腫塊、身體疼痛、任何部位出血、大便習慣改變、肢體無力,或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發熱等,一定要及早去醫院做檢查,明確原因,排查腫瘤,避免延誤診治。
防癌好習慣趕緊學起來
不少的癌癥病例與生活惡習相關。而預防癌癥,除了定期檢查,還要學會從生活方式入手。18條防癌好習慣,幫你有效防癌。
1.多曬太陽
維生素D有助預防乳腺癌、腸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多種癌癥。人體內的維生素D“蟄伏”于皮膚,需要充足的紫外線將其激活。每天曬太陽10~15分鐘就能獲益。最好曬胳膊、后背,不要隔著玻璃曬。但要注意不能過度暴曬,在紫外線過強時,盡量不曬。
2.保持健康體重
美國癌癥協會指出,女性20%的癌癥死亡病例與超重或肥胖相關,而男性的這一比例達14%。減去多余的體重可以減少身體生成的雌性激素,對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和宮頸癌起到預防作用。
3.每天運動半小時
每天運動30分鐘、每周至少5天,是最好的“防癌神器”。任何運動都能優化性激素的水平,幫女性遠離雌激素驅動的癌癥,如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和某些類型的乳腺癌。堅持運動可將卵巢癌風險降低30%。運動還可加速腸道蠕動、促進廢物排出,預防結腸癌。
4.盡早戒煙
煙草煙霧抵達肺部前經過的任何部位,包括口腔、喉嚨、食道等都可能癌變。戒煙后15年內,肺癌的發生風險會下降到吸煙前的低水平。二手煙也會導致肺癌,還會使宮頸癌的風險升高40%。
5.家務勞動也有運動量
白領女性或家庭主婦總抱怨自己太忙,沒時間鍛煉。而加拿大的一項研究指出,女性的大部分運動量是通過家務勞動實現的,這能使絕經后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風險降低30%。
6.注意室內的氡氣濃度
氡污染主要來源于地下巖石和土壤,以及建筑和裝修材料,往往樓層越低氡濃度越高。建議大家常對室內氡氣濃度進行檢測。裝修時選擇放射性低的裝飾材料,少用或不用大理石、花崗石等。家中有地下室或住在低樓層的居民,每天開窗通風半個小時。
7.定期安排做篩查
對付腫瘤,防大于治。多種腫瘤的早期篩查都能降低死亡率。比如,肺癌是發病、死亡均為第一位的腫瘤。每年查一次低劑量螺旋CT能有效發現早期肺癌,并減少死亡。重度吸煙,55歲以上,有腫瘤家族史、慢性肺部病史、放射線接觸史的人群有必要做肺癌早期篩查。
8.一個“坦誠相對”的朋友
皮膚癌、乳腺癌等癌癥都有相應的皮膚變化。以黑色素瘤為例,女性常出現在雙腿,男性常長在軀干、頭部、頸部。有一個能互相檢查的朋友,定期幫彼此察看肌膚,尤其留意后背、頭皮上的各種痣、斑點、雀斑等的大小和顏色變化,有助早期發現病變。自己也要經常檢查手指甲和腳趾甲。
9.慢性疼痛要留意
女性如果長期、反復出現骨盆疼痛、腹脹、尿意強烈等癥狀,要抓緊看醫生,這或許是卵巢癌的信號。盡早發現,及時治療,卵巢癌的五年存活率可達90%~95%。
10.高危人群應基因檢測
有癌癥家族史的人可以做基因檢測。基因檢測還能為更加精細的篩查提供線索,比如,體內存在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應接受乳房鉬靶檢查和核磁共振成像檢查。這兩項檢查相結合,能發現94%的乳腺腫瘤;而單用的話,則只能分別發現40%和77%的腫瘤。
11.精細主食要少吃
大量吃高“血糖生成指數”食物的女性,大腸癌的發生風險升高。白面包、意大利面、甜點心等都會令血糖水平飆升,應盡量少吃。平時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12.加工類食物少吃
一項針對19萬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吃熏肉、香腸的人,罹患胰腺癌的風險升高67%。加工肉制品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建議平時少吃。
13.猴子喜歡的防癌食物
一些猴子喜歡的水果有防癌功效。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對6.1萬名女性研究發現,每周吃4~6根香蕉可降低54%的腎癌風險。多吃根莖類蔬菜,比如胡蘿卜,也能起到類似的效果。常吃橙子能殺死幽門螺桿菌,這種細菌已被證實與胃癌的發生有關。
14.多食西紅柿
西瓜、西紅柿、紅柚等紅色果蔬富含番茄紅素。多項研究證明,番茄紅素有助預防癌癥。
15.大蒜的抗癌功效
大蒜中的大蒜素有一定的殺菌力和抗癌功效。大蒜要生吃才能更好地發揮抗癌作用,建議每天或隔天吃一次,每次2~3瓣。用于做涼拌菜的大蒜最好搗碎成泥,而不是用刀切成碎末。可將蒜泥放10~15分鐘,讓蒜氨酸與蒜氨酸酶在空氣中充分結合,產生大蒜素。
16.堅持補鈣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發現,連續4年堅持每日補鈣的受試者,在研究結束5年以后,新發結腸息肉的幾率減少36%。結腸息肉是結腸癌的癌前病變。補鈣不一定非得吃鈣片,可以通過牛奶、酸奶、奶酪等食物來補充。
17.常喝低因咖啡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每天喝兩杯以上低咖啡因咖啡,可將直腸癌發生率降低52%。咖啡能促進腸道蠕動,加快代謝廢物的速度,從而降低患癌風險。
18.聰明地吃燒烤
燒烤是很多人喜愛的美食,但高溫烤制的肉類會產生致癌物雜環胺,建議少吃。如果一定要吃,也可采取措施回避風險:燒烤時離火焰遠一些,或者等木炭變成發熱的余燼時再開始烤;也可先把肉用微波爐烤到半熟,減少用木炭烤制的時間。
(責任編輯:admin)
聯系祺昌
24小時服務熱線:(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