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腫瘤轉移是什么?
腫瘤細胞脫離原發灶擴散到局部正常組織,或轉移到附近的淋巴結、組織或器官,還可能擴散到機體遠處部位。這個擴散的過程就叫做腫瘤轉移。
比如:一位患者不幸患上了肺癌,這被稱為原發灶癌。但患者因為前期癥狀被忽略,沒有及時就醫,導致肺癌持續發展,癌細胞轉移到了腰椎。這時,我們將腰椎轉移的腫瘤成稱為轉移性骨腫瘤。
目前可以通過手術,化療或放療等去除原發灶癌,然而癌癥一旦轉移到機體其他器官,就已經是晚期腫瘤,這時候的病情會很難遏制。
二、腫瘤轉移的方式有哪些?
腫瘤轉移有四種渠道:直接轉移、淋巴道轉移、血道轉移、種植性轉移。
直接擴散。比如,中央型肺癌可以直接侵入縱隔、心包及周圍血管,沿支氣管向同側甚至對側肺組織蔓延,周圍性肺癌可直接侵犯胸膜、胸壁。胃癌可能會浸潤到胃漿膜層的癌組織,也可直接擴散到鄰近器官組織、如肝、胰腺及大網膜等。
淋巴道轉移。淋巴管是淋巴系統的一部分,其構造類似血管,負責運送淋巴液。腫瘤細胞可沿淋巴管轉移到其他部位,比如淋巴轉移是胃癌的主要轉移途徑,首先轉移到局部淋巴,其中以胃小彎側的胃冠狀靜脈旁淋巴結及幽門下淋巴最為多見。肺癌沿淋巴道轉移時,首先會轉移到肺門淋巴結,支氣管肺淋巴結進而轉移到縱隔、鎖骨上腋窩、頸部淋巴結等。淋巴瘤就是以淋巴道轉移為主要途徑,會表現為淋巴結的進行性增大。
血道轉移。腫瘤細胞進入血管,沿血流方向轉移其他部位。多數腫瘤可通過此途徑轉移到其他器官。比如,胃癌可經門靜脈轉移到肝,其次是肺、骨及腦。
種植性轉移。比如胃癌特別是胃粘膜癌細胞浸潤到胃漿膜后,可脫落到腹腔,種植于腹壁及盆腔器官腹膜上。
三、哪些腫瘤容易發生轉移?轉移到了什么位置?
1.肺癌:常見轉移到腎上腺,骨,腦,肝和對側肺
2.乳腺癌:常見轉移到骨,腦,肝,肺
3.結腸癌:常見轉移到 肝,肺,腹膜
4.直腸癌:常見轉移到肝,肺,腹膜
5.胃癌:常見轉移到肝,肺,腹膜
6.膀胱癌:常見轉移到骨,肝,肺
7.子宮癌:常見轉移到骨,肝,肺,腹膜,陰道
8.腎臟惡性腫瘤:常見轉移到腎上腺,骨,腦,肝,肺
9.甲狀腺癌:常見轉移到骨,肝,肺
10.黑色素瘤:常見轉移到骨,腦,肝,肺,皮膚,肌肉
11.卵巢癌:常見轉移到肝,肺,腹膜
12.胰腺癌:常見轉移到肝,肺,腹膜
13.前列腺癌:常見轉移到腎上腺,骨,肝,肺
下面是兩個最常見的轉移地點:
1、骨轉移
全身組織和器官發生的惡性腫瘤,包括癌癥、肉瘤等,可以轉移到骨骼,這就是轉移性骨腫瘤。90% 以上的骨轉移腫瘤來源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狀腺癌和腎癌五種腫瘤類型。
骨轉移癌一般是由血液播散而來,多見于扁骨。脊柱、肋骨、骨盆和長骨干骺端是好發部位。軀干骨多于四肢骨,下肢多于上肢,膝、肘以遠各骨少見。骨轉移癌常為多發,極少為單發。發生在脊柱的轉移腫瘤,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頸椎最少。
不同腫瘤又有其不同特點,乳癌、肺癌和腎癌多轉移到胸椎;前列腺癌、子宮頸癌、直腸癌多轉移到腰椎;而鼻咽癌、甲狀腺癌多趨向于頸椎轉移。此外,肺癌、肝癌、乳腺癌也容易向骨盆和股骨上端轉移。
2、顱內轉移
顱內轉移瘤(又稱腦轉移瘤)系指原發于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細胞轉入顱內,并在顱內形成新的病灶。在全身的惡性腫瘤中,約有 20% 的患者會發生顱內轉移。
肺癌、胃腸道癌以及乳腺癌發生顱內轉移最常見;兒童則以肉瘤和生殖細胞瘤多見。還有部分找不到原發病灶,甚至手術治療后也無法確定腫瘤來源。
顱內轉移瘤好發于腦組織內灰、白質交界區,腦膜和顱骨轉移也可發生。轉移發生的部位和該區域的血流量和組織體積相關。以大腦半球最多,其中額葉最多見。
四、如何減少轉移發生的機會?
轉移是一個主動的過程,開始于原發腫瘤生長的早期。當原發腫瘤開始生長時具有轉移潛能瘤細胞已可能發生轉移。因此預防原發腫瘤的發生尤為重要,不同的腫瘤有不同的誘發因素,應盡量避免接觸這些誘發因素。
當發生某一惡性腫瘤時,應盡量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爭取根治原發腫瘤,避免轉移瘤細胞的來源,應切斷轉移的環節。
五、腫瘤轉移后還有無必要治療?
雖然癌轉移后給治療帶了很大的困難,但是仍可以通過綜合治療提高治療效果。在全身化療的基礎上,對轉移灶進行局部治療,依然可以減輕患者痛苦,最大程度延長患者生存期。
(責任編輯:admin)
聯系祺昌
24小時服務熱線:(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