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到底是什么?很多人把腫瘤通俗的認為是突然多出來的腫塊,或是難以治愈的癌癥?其實,腫瘤并不能簡單的解讀,腫瘤就好比是生物進化過程中的一種生命現象,就像衰老一樣,而人們不可能消滅衰老,也不可能消滅腫瘤,但是可以延緩。我們可以用看待衰老一樣的來對待腫瘤。
“人在精神永遠不能退休。”這種對腫瘤的思考,是想告訴大家,對生命與健康要保持一種積極和主動的態度。每個人都有自己可發揮作用的地方,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要發揮出來,保證自己的生命和精神處于旺盛的狀態。
但也有很難做到的事:隨時調整心態。調整心態的方法可以歸納為三句話:總結自己,學習別人,沉著應對未來。即總結自己的不足并學習別人的經驗,未來遇到類似的事情能沉著應對,不慌不忙。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沒有生來的圣人。只有不斷總結不斷改進,心態才會調整好,整個身體的疾病都會減少。
重視癌前病變,從消化道腫瘤抓起
這是兩個理念:癌癥預防要戰略前移,腫瘤研究應向癌前病變發展;研究腫瘤、治療腫瘤不能僅僅關注腫瘤本身,而是要關注帶腫瘤的病人,高度重視整體觀念。
惡性腫瘤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命的主要疾病,但多年來晚期癌癥的生存率總體來講并無太大提高。因此,腫瘤防治要戰略前移,力爭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而這其中的關鍵環節就是“癌前階段”。處于癌癥前期的癌前病變和癌前疾病,是癌癥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階段。提升對癌癥前期改變的認識,并對其做出準確診斷和及時有效的臨床處理尤為重要。
從正常細胞發展到危及生命的惡性腫瘤,大多都要經歷“癌前病變”階段。而從“癌前病變”發展成“侵襲性癌”,一般需要10年甚至更長時間。“癌前病變”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具有可逆性,而控制癌前病變可以降低腫瘤的發病率、死亡率。正常的細胞發展到侵襲性的腫瘤,這個階段需要大概10年—30年的時間,這樣的癌前病變不到1/3左右有可能發生到癌轉移,有1/3甚至長期保留著癌前病變,甚至有1/3會自動消失。
對癌前病變和癌前疾病而言,我們要在預防上下功夫。比如,大腸癌、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腫瘤,容易早期發現,癌前病變也很好控制,有比較好的辦法進行早期治療。如果抓住消化道腫瘤的早期病變,及時發現和治療,減少晚期消化道腫瘤,那么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會下降。
腫瘤治療需要關注病人本身
關注腫瘤不僅是要著重預防,還需要關注帶腫瘤的病人。腫瘤是一個完整的病人疾病,要高度重視整體觀念,注意治療帶腫瘤的病人。
要知道細胞發生突變不一定會長腫瘤,這要取決于細胞所處的微環境。正常人細胞所處的微環境不利于突變細胞生長,所以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腫瘤。只有當微環境發生改變了,這些突變的細胞才有可能發生腫瘤。因此,治療腫瘤不能僅僅治療腫瘤細胞,而是要改變細胞所處的微環境。
作為目前腫瘤治療最前沿的方式,靶向藥物治療近幾年來發展很快,但幾乎所有靶向藥物都會耐藥,主要原因就在于腫瘤的異質性。
每個病人都是不一樣的個個體,他們的原發和轉移也不一樣,即使是同一個腫瘤的不同細胞也不一樣。現在有大量證據表明,是否得腫瘤,除了環境因素造成的基因改變之外,就是人體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響。因此,應認識到腫瘤不是局部疾病,而是全身問題,要關注帶腫瘤的人。
我們要從“治療病人的腫瘤”逐漸過渡到“治療帶有腫瘤的病人”,也就是要治療人這個整體。如果這個病人垮掉了,那治療起來就非常困難,效果也十分有限的。腫瘤治療是綜合性的,要對病人心理、環境、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進行綜合干預,才能更好的達到治療的效果。
(責任編輯:admin)
聯系祺昌
24小時服務熱線:(086)150 1799 1962 / (086)189 2841 1962